2019-09-20 《浦东时报》4版
(记者 符佳)这几天,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在国家会展中心如火如荼地举办。在6.2H馆内,74所国内外高校的科创成果集中亮相,浦东多所高校不仅设置了独立展台,更拿出了不少“看家绝活”,其中不乏国内外首创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
垃圾分类,是今年上海这座城市的“新时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分类后的湿垃圾?在工博会现场,一堆看起来普通、却很神奇的褐色“泥土”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你昨晚扔掉的苹果皮,午餐时吐出来的几根鱼刺,都可以用我们的技术,在经过5小时的处理后,变成这样的‘泥土’。你看,闻起来还有一股类似烧烤的香味。”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刘海泉博士、欧杰教授、赵勇教授团队介绍,这种“泥土”其实是由厨余垃圾变成的肥料,洒在土壤里就能助力植物生长。
“以前,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研究‘垃圾’的,现在垃圾末端处理的研究还成时髦了。”刘海泉说,团队2012年开始就致力于从垃圾中找“黄金”,随着今年上海垃圾分类的实施,他们这支“垃圾末端处理”的科研团队也迎来了春天。历经6个春夏秋冬,对比和试验了无数种方法后,刘海泉终于制造出这台“垃圾处理机”:它可以在5小时内完成从厨余垃圾变成“成品”肥料、饲料的过程,比目前市场上的处理工艺提高了6倍,且处理后产物为粉末状、有机质回收率至少在50%以上。早上扔出去的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中午就可以变成饲料,成为牲畜的口粮。目前,这一团队还在针对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食品加工厂等不同受众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技术,并开展大田试验,为更广泛的市场应用做准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展位上,全新研发的“儒梭”全自主空中机器人正在一排排货架前盘旋,货物盘点即刻完成;智能机械手臂则忙着挑拣货物归类……这一看起来非常时尚的“智能仓库”,正是该校郝皓教授团队的原创项目“RLOM主动式逆向物流平台系统”的现场演绎。据介绍,利用无人机进行二维码扫描,RLOM系统及配套的空中机器人盘点是国内外首创。这一项目还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用户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轻松了解产品的“前世今生”以及为绿色地球减少了多少的碳排放贡献。该平台系统已在多家企业投用,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工成本,每年还能为企业挽回30%-50%资产损失,提升企业销售利润率5%-8% ,并把退货率降低15-18%,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绿色利润源”。
此外,上海海事大学的不少项目将科创新技术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刷刷微信就能在路上使用的智能充电自行车,家用无耗材的净水器,其市场前景都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