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播报 > 正文
学校召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9-11-25 01:30:2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11月21日下午,学校在综合楼202会议室召开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吴松与科研处、产业发展处、工学部、文理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等负责人和相关学科科研骨干齐聚一堂,为学校如何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围绕“如何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日前学校召开的科技产业大会精神,与会教师们分享了近年来服务长三角企业所做的工作,交流了技术成果转化、产教融合、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得失,畅谈了如何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服务、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设想,并就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难题进行了探讨。

  

  工学部关杰教授谈了他通过政校合作延伸到政校企合作过程中,带领环境工程团队专业教师和研究生们为长三角做好“环保管家”工作的经验与感受。从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到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污染源普查、许可证核发等,他说,这样的工作格外需要教师务实、踏实、肯干,要着眼小事,从解决基础问题入手。

  工学部王利军教授讲述了他在服务长三角中小企业过程中摸索出的“门道”:谈项目先“交心”,要主动出击,先跟企业老板做朋友。要急人所急,了解企业迫切需求,然后静下心来做事,不要太着急追求立刻有成果,在做横向项目过程中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反哺教学。他希望能整合校内资源,组建跨学科团队,实现跨学科融合,从而达到共赢。

  工学部何成老师分享了自己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紧贴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开展工业智能机器人及设备研发,致力于服务长三角企业,助力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他表示,科研助力企业创新,也能反哺教学。与企业做项目时间长了,我们就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往这方面引导和培养。做科研项目的老师要善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科研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教学优势。

  工学部崔立老师从横向与纵向研究关系的角度介绍了自己服务企业的体会。他说,没有横向研究纵向的理论研究就无法落地,没有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就无法深入,在服务长三角过程中要发挥好横、纵向课题各自优势,横向研究的科研成果申报纵向课题,将成果进一步理论化。针对横向项目来源少、对接项目不精准等问题,他认为要依托学科优势提升老师服务社会能力,要积极利用好产业处、产业转移平台以及“技术经纪人”搜集信息的能力,发挥好曙光研究院的作用,积极组建跨学科团队。

  经济与管理学院卓武扬院长建议,基于我校在逆向物流前期工作积累和国内影响力,可以积极协助政府制定长三角地区“绿色循环物流与可持续供应链”系列标准,为政府和企业构建“基于循环利用的长三角地区智慧逆向物流系统平台”;还可以探索发布长三角地区“逆向物流循环回收指数”,协助政府和企业构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也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培养绿色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才,构建长三角地区绿色循环经济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等。

  座谈中,老师们还围绕如何实现教师传帮带、加强团队建设和培养、实现实验室和资源共享、科研激励政策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吴松在座谈中指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很有前途,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围绕大学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我们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要发挥和提炼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他强调,要深化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认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性,积极融入、主动融入;要加强机制体制建设,打破壁垒,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服务长三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即知即改和长效机制建设予以整改解决;要重视团队传承发展,注重组建核心团队,提升教师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激发教师服务长三角的创新活力。